|
測試難點
電解電容:
問:系新公司的ICT機器測電容極性與其它廠家之ICT測電容極性有什么區別? |
答:本公司電容極性測試采用EC Jet測試技術,不但速度快、穩定,且可測率可達百分之百,不會漏測或誤判。其它廠家機器用漏電流法測試, 僅有30~40%之可測率。 |
問:系新公司的ICT機器電解電容極性可測率如何? |
答:經實測證明可測率100%,不漏判。 |
問:電容極性怎么測(位置不規則的)? |
答:排針可以有效捕捉偏移。 |
問:電容并聯電感(或小電阻):需用交流電信號以相位分離法檢測,但有誤差,不易測出。 |
答:測試頻率達2MHz,盲點范圍較小(測Z時,測量信號避開諧振點) |
問:小電容300PF:標準值易偏高,較受旁路干擾,標準值易變更、不穩。 |
答:不會, 本公司采2MHz高頻信號源較易測試,除非實際線路構成測試盲點,否則測試上不成問題。 |
問:小電容并聯大電容:無法準確測量小電容。 |
答:此部份屬電路原理盲點,每一家ICT都測不到。 |
問:系新公司的EC Jet用三端測試,而別家也是用三端測試,可測率應該一樣? |
答:他牌的電解電容三端測試采用的是漏電流法,因各家電解電容數值不同,所以可測率低,只有30~50%。而本公司EC Jet是從外部施加激發訊號后,再收集三端讀入之訊號,經DSP運算產生一組向量(Vector),利用Pattern Match方式決定其正反極性, 100%正確測試極反及漏件。 |
問:系新公司的EC Jet測電解電容為何速度如此之快? |
答:傳統漏電流三端測試因為是采充放電方式,所以測試時間長;本公司EC Jet因為是采外部激發訊號方式,不用充放電,所以測試速度快。 |
二極管
問:穩壓二極管最高可測到多少V? |
答:最大逆向電壓可測到15V or 200V(選購)。 |
問:穩壓二極管我們公司有十伏至48伏,需要再加高壓板嗎?測試時需要用高低針嗎? |
答:ZENER順向可測,逆向崩潰值可測到200V,需選購高壓模塊,不需用高低針。 |
問:齊納二極管( Zener Diode ):量測電壓為它的崩潰電壓,超過系統量測范圍。 |
答:此部份屬電路原理盲點。 |
問:二極管與電感并聯、二極管與跳線或保險絲并聯,無法準確量測。 |
答:此部份屬電路原理盲點。 |
問:二極管并聯二極管:無法測量。 |
答:DR mode 100%可以測, 這是我們的特點。 |
問:為什么二極管并個大電容﹐測不出來? |
答:測得出,但較花時間。 |
IC
問:7805與7812能不能測試? |
答:可以,需另購ATE模塊。 |
問:BGA能不能測? |
答:專利TAJ技術專測BGA, 可以測。 |
問:IC之保護二極管并聯本身或其它IC之保護二極管,致IC腳空焊或折腳無法量測。 |
答:TAJ可以解決此類問題。 |
問:感應法可測率如何? |
答:除了IC兩支腳間有小阻抗(<10奧姆)時,會產生測試盲點外,100%可測。 |
電阻
問:ICT可否能測小于1奧姆的電阻? |
答:采用四線制量測,可以測到50毫歐。 |
問:目錄寫的0.1奧姆也可以測,可是下針的時候,針的阻值就超過了啊。 |
答:對, 兩針法offset到,四針法精密量可達50毫歐。 |
問:熱敏電阻,ICT能測嗎? |
答:熱敏電阻的阻極是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。測試溫度穩定的話,阻極變化很小,跟測普通的電阻一樣。測試溫度變化,阻極變化也大,要把測試誤差范圍放大,這樣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熱敏電阻問題。 |
問:電阻并聯電容:因為電容之充放電效應,測量值轎標準值偏低,延遲時間不可超過500 M Sec 重復測試不可超過5次,測試較不穩。 |
答:測Z有機會,并聯大電容較花時間。 |
問:小電阻并聯大電阻:大電阻無法量測。(相差20倍以上) |
答:測等值電阻,要靠測試精度抓大電阻問題,小電阻測得到沒問題。 |
問:電阻并聯電感:在直流信號源下是近似短路,所以無法被準確測出。 |
答:此部份屬電路原理盲點,各家ICT都測不到。 |
問:電阻并聯跳線:所有的電流皆流經跳線,所以電阻無法被測出。 |
答:對, 你的電子學很好。 |
其它
問:單端點之線路斷線無法測試。 |
答:要植針才會Show出,或斷線端有可測零件時會測出該組件故障,不會指示開路。 |
問:晶振(Crystal)可否測出? |
答:可以,需另購計頻模塊。 |
問:場效應管翹腳量(FET open)測得到? |
答:除非是測試盲點,否則不可能測不到。 |
問:機器測試的時候,經常一次測不好需要再多測幾次才會Pass,要如何改善呢?還是機器有問題? |
答:正常狀況下是一次即可pass,無鉛制程, 因接觸問題,可能需要設定重測3-4次。 |
問:ICT測不準,如電容10nF,ICT測為12nF,拔下LCR,測為10.5nF;這是為什么? |
答:
- 目標不同,ICT解決生產問題,LCR解決來料質量問題,其設計針所對測試要求不一樣。
- 測試條件是否相同(頻率、電壓等)
- ICT是在線測(含線路板影響,電路、雜散電容,針床等),LCR單純測一組件,當然準確多了。
故此,此12nF非ICT測試不準確,而是包含了線路其它電容量,若測此單個電容一樣可測出10nF |
|
|